关于公安文学新作的老生常谈
——从张文潮的新作《警长和他的哥们儿》说起
文/张 策

近来有闲暇,读了些公安文学新作。所谓新作,当然不仅仅是就发表时间而言,而是说一来作者新,二来内容新。新与新的叠加,便是可喜可贺的事了。喜悦之余,却多少有些话想说,说就要有个由头,想想,就从张文潮的中篇小说《警长和他的哥们儿》(原载《啄木鸟》2011年第9期)说起吧。好在文潮是多年的老朋友,有些话直说也无妨。

日常与许多系统外的作家朋友聊天,都对公安文学创作素材的丰富艳羡不已,最常听说的一句话是"听个故事就是小说"。确实,在和平年代,似乎只有警察的生活才和"惊心动魄"、"出生入死"这些词汇有关。由此说来,公安作家们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题材优势,特别是那些本就在基层工作的作家们,如张文潮。

文潮是个优秀警察,多年工作在派出所、刑警队这样的基层单位,至今也还是一名基层民警。他对文学创作有着深沉的热爱,繁忙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写过话剧,写过电视剧,当然也写小说。毋庸讳言,他的创作走过些弯路,这篇《警长和他的哥们儿》的初稿也不甚理想,据说反复修改过多遍。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警长和他的哥们儿》最终刊登在《啄木鸟》的头条位置,当算是出手不凡了。

我认为这篇小说有两个突出的长处。一是对生活的真实再现。人物形象、对话语言、故事构架,都是北京民警活灵活现的生活写照。文潮的文学功底很好,对丰富素材的把握游刃有余。例如那段对"第三警区"几位"爷"的刻画,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使人物呼之欲出,令读者拍案叫绝。而"爷"们的状态完全来自现实生活,凭空想象是编不出来的。二是对故事结构的精心安排。文潮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讲好一个故事的本领。主人公帮战友买了一张彩票,当战友突发重病生命垂危的时候,这张彩票中了大奖,而且这事没人知道。主人公义无反顾地将彩票还给了战友即将离婚的妻子。故事至此并没有结束。在战友的追悼会上,主人公发现,战友的妻子已经将彩票还给了战友的母亲,而这位母亲,却将彩票放进了儿子的衣兜。故事一波三折,情节逐步递进。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位战友的妻子是刑警,而母亲是警校的教师。至此,文潮完成了对一个警察家庭精神世界的完美诠释,也写出了警察战友之间的无私情感。故事讲到这儿,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这就把故事升华到精神和情感层面了。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精神和情感也是真实的,是警察这个群体中的普遍价值观,是在警察的工作与生活中凝聚和养成的,也是张文潮用文字准确地提炼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警长和他的哥们儿》这篇优秀小说,还有我近来读到的其他公安文学新作,都是公安现实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的产物,它们带着新鲜的生活气息,像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又像一团炽热的火,温暖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当然,事物总有两面。在这些令人欣喜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一些同样是由于素材的丰富所导致的不足和缺陷。这个话,就是老生常谈了,是我们说过多次的话题,其实也是公安文学创作整体上的一个严重不足。我们的作者往往沉醉于丰富而又感人的生活素材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文学的剪裁和取舍。就像一个饥渴的人,急切地扑到清泉里,却没能有意识地咂出泉水的甘美滋味。

回到《警长和他的哥们儿》。说实话,我最欣赏的段落就是对"第三警区"的描写。但这段精彩的文字与故事主线并没有太多的关联,这几位"爷"在故事中的作用并不突出,甚至没有。我很了解,文潮对这几个战友有太深的感情,他舍不得放弃他们。其实,这几位的故事完全可以另成一篇作品的,那也必将是一篇精彩的好作品。

对生活的描写应该是真实的,但真实并不等于自然主义。而沉醉其中往往是作者写作时过于自然化的缘由。我们常讲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种创作自觉,讲深一点儿,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对生活素材太过迷恋,就容易在取舍和提炼上出问题。文潮的作品中不时有一些东西是我不太喜欢的,如民警之间的一些小调侃,这对作品整体来说,用得好是味精,用得不好就是毒药了。

说起来很有意思,从我们一些同志的作品中我可以大致猜出他们的职业。如一位法医身份的作者,作品中涉及法医的情节就细致得不得了,大篇幅的术语像一篇完整的法医报告。我敬佩大家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但常想,如果从作品上看不出作者职业的太多痕迹了,是不是说明我们在文学上更进了一步呢?

要学会用文学的思维来看待我们火热的生活,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要跳出公安来看公安"。在这方面,我建议新作者们要从学会剪裁入手,把自己心里那丰富多彩的世界,精心梳理成文学的美丽篇章。

我期待着大家,也期待着我的老朋友张文潮。

责任编辑/季 伟
 
  联系我们 入会须知 订购须知

版权所有:啄木鸟杂志社
社 址:北京市方庄芳星园三区15号楼 邮政编码:100078
联系电话:(010)83901311/12 839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