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分兵进攻美、英、荷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一个月后,中国战区统率部成立,美国派史迪威将军任统率部参谋长。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同英军配合作战。4月,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指挥部队在仁安羌地区毙敌1100余人,营救了被包围的7000多名英军和缅军士兵,荣获大英帝国十字勋章。
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5月,在缅北指挥部队作战,不幸殉国。7月,经美国国会授权批准,美国总统追发戴安澜将军军团功勋勋章和军功荣誉奖状。
陈纳德将军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中国的。
内容链接 1942年1月,美国应蒋介石请求,向蒋介石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拯救蒋政权财政危机。美国于是把陈纳德将军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改编为第十大队,划归“中国战区”,由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但史迪威很有正义感,不同意支援“扶蒋反共”,并建议到抗战胜利后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应任凭蒋介石政权自动垮台。在史迪威这一正义历史观指导下,同样颇有“侠肝义胆”的陈纳德将军积极训练飞行员,以从空中打击日军。奥德尔作为参加训练的飞行员,并没有自己的专机。他是临时“借用”其他飞行员的飞机,在昆明上空进行试飞的,不料飞机罹难,奥德尔侥幸死里逃生。
引起轰动的六大原因
2003年7月,云南省昆明市部分人士透露出消息:60年前,即1942年4月,英国飞行员约翰·布莱克驾驶68号战机坠入云南省昆明市著名的风景区滇池之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寂,现在可能被打捞出来,与国人见面。
此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中国大江南北、角角落落。
消息之所以疾似闪电、迅若疾雷震动中华,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此事涉及由美国身份显赫的退伍军人陈纳德组建的“飞虎队”。
“飞虎队”,又名“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是中国百姓对它的形象称谓。三个字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它的敬佩与歌颂。
其二,消息如此快速传递,是由于这是一次带有政治和战争双重色彩的事件。它反映出当年世界人民反对德、意、日法西斯联盟的广泛意志,同时,又折射出正义战争战胜非正义战争的哲理之光,从而被写入史册,教育后人。
其三,此事件飞快传播,还由于它表现了中国亿万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意志。68号战机的坠水殉难,承载着国人的太多的悲哀与豪壮。
其四,则是由于这次事件与云南腾冲地区黎民百姓拼死抗击由缅甸窜进的侵华日军有关,充分体现了云南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
其五,1942年7月,当日军从缅甸侵入云滇地区,云南各族兄弟“怒戈以逐”的紧急时刻,是“飞虎队”从空中支援了云南抗日洪流,而当时中国的“空中力量”几乎是“零”。“飞虎队”的出现大大振奋了民心!
其六,是因为这次事件湮没了半个多世纪,确切地说,也就是60多个春秋——如此重大的“花甲事件”,就像一位历史老人向年轻的后代讲述悲壮的过去,怎能不轰动中国?
疑问提出:68号战机真的坠入滇池?
在人们纷纷扬扬传诵着这一震撼人心的消息时,社会各界人士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提出了各种质疑。
年过八旬的历史学者白禾斌先生指出:“现在说坠入滇池的就是‘飞虎队’的68号战机为时尚早。”
他认为,一切都在结果,而不在开始。他非常朴素地说:“坠入水中的飞机是不是‘飞虎队’队员驾驶的,有待考察、求证;退一步说,它也存在两种可能,即除前者外,这架飞机也有可能是被击落的日军战机。”
这是一种具有独到观点的“反向思维”。
但是,也有学者和知识界人士不同意白氏观点。他们认为,68号战机是于1942年4月28日下午坠入滇池碧波的。当时,“飞虎帅”陈纳德将军希望在控阻、打击日军南越怒江之役中,能一举获胜,以鼓舞美国援华士兵,特别是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的斗志。
毫无疑问,陈纳德将军的这一战术构想,在当时的战争形势下,是极其正确的。因此,为了在空中打击日军气焰,陈纳德想派驾驶技术优异的“高技师”驾机出征。
在这种希冀下,能征善战、头脑机敏的约翰·布莱克自然被选中,担任“首飞击敌手”。但出乎陈纳德和约翰·布莱克本人意料的是,尚未去执行实战任务,在战前于昆明上空演习、训练、试战中,68号战机即由于不好测估的原因,一头栽入滇池。
上述观点认为:68号战机坠入滇池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史为证,毋须再辩。
但研究国防史的专家李先生却认为“那段历史尚待细细研证”“不能捡了西瓜漏了芝麻。因为芝麻似的细节有时能成为有力的佐证”。
据战史研究员王博介绍:68号战机的操纵系数较高。驾驶这种飞机在高原地区上空飞行,应该说,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此机的专门驾驶员是奥德尔,约翰·布莱克是临时驾驶其来进行试飞的。知道了这一详细过程,就可判定:要得到真实的事故细节,必须有奥德尔先生,或亲眼目睹者——至少是“飞虎队”队员或者美国有关史料证实。否则,只能说是“分析”,或者说是“剖析”和“考证论析”。
遗憾的是,历史已经跨过了六十来个年头,查史寻证已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何况,由飞虎将军陈纳德组建的飞虎战机群,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血拼中,先后一一坠落,无一幸存。
因此,要说68号战机的的确确坠入滇池,也确实应该画个问号。
问题未解,“战争”又起
谁知,就在未解之谜亟需细化、求证、解决的关键时刻,一场围绕68号战机打捞为中心的“战争”,却在云南本土打响。
首先是有“专家”从法律角度提出:打捞这架入湖沉机,“涉嫌违法”。
这是人们万没有想到的。
《云南法制报》对此事首先进行穿针引线式的报道。该报在8月13日以《打捞飞虎战机涉嫌违法》为标题,揭开了“官司”的序幕。
由于《云南法制报》在云南司法界颇有影响,因此,消息一出,便引起昆明市民的热切关注。
该文说,学术界有关专家和部分市民认为打捞活动实质上是违法的。根据从1982年11月19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的内容,即“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为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的规定,68号战机显然是属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纪念性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管理条例》则规定得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细致。
其中第七条规定: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应以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为目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国管辖水域进行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或发掘活动,必须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材料。
也正是由于有法可依,所以《云南法制报》才“仗法而言”,提出中心论点:打捞之举涉嫌违法。
有人披露,打捞活动的主体——中国探险家协会,搜寻伊始便没有向主管部门——文物保管单位提出申请,更不用说获得文物主管部门批准通过了。
对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领导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单位或部门就坠机打捞一事,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系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