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候,郑培告诉丈夫秋生,刘老师去世了,两星期前。秋生有点儿纳闷儿,"两个星期前的事,你现在才想起来告诉我?"
"你平时都不着家,我哪有机会跟你说?"郑培白了秋生一眼,"不过,现在这事变得有点儿奇怪了。你还记得刘老师送给咱们家贝贝的那本童话吗?"
刘老师是郑培学校里教美术的,画画很出色,经常把课本上的一些有趣的故事画成卡通配合教学,颇得师生们的喜爱。但刘老师身体不好,又无儿无女,退休后孤身一人,表姐就住到她家里照顾她的饮食起居,还有个远房侄女时不时来看看她。过年的时候,郑培抱着三岁的儿子贝贝给刘老师拜年。刘老师身体很虚弱,说话都费劲儿,表姐不让她下床。贝贝不懂事,在刘老师家里吵吵闹闹,郑培担心影响刘老师休息,待了一会儿就告辞了。出门不久,贝贝发现自己的绒毛狗玩具落在刘老师家里,哭着闹着要回去拿。郑培觉得再次上门打扰实在太不礼貌了,哄着贝贝说下次再去。寒假过后,郑培又去看望刘老师。刘老师把绒毛狗还给她的同时,还给了她一本自己亲手画的卡通,说是送给贝贝的。绒毛狗失而复得,贝贝自然是欢天喜地,那本卡通更让他爱不释手。那是刘老师自己编的一个童话故事,以那只绒毛狗为原型,配上文字装订起来,还给那只绒毛狗起了个名字,就叫贝贝。
秋生记得这本卡通,故事内容挺有意思,说是一只叫贝贝的小狗吃坏了肚子去看医生,医生从贝贝肚子里取出了好多栗子,然后告诫贝贝,以后吃栗子不要连壳吞。秋生当时还赞叹,不愧是老师画的,画工没的说,而且还有教育意义,让小孩儿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不要囫囵吞。没想到,这本卡通成了刘老师的遗作。
郑培告诉秋生,上个星期五,刘老师的表姐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把那本卡通转让给她。郑培拒绝了,因为那是她对刘老师的唯一纪念。刘老师的表姐不死心,说即使不转让,复印一份也可以,留在手上,也算是个念想。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于是中午的时候,郑培把那本卡通复印了一份。刘老师的表姐收下了复印件,但坚持要求看原件,说那是表妹的亲笔,见字如见人。郑培只得把原件拿出来。接下来刘老师表姐的动作让郑培起了疑心。她把那本卡通翻过来掉过去,不停地在纸页上摸索。那本卡通是用普通的A4纸画的,每张纸对折画上正反两面,因此两页之间有夹层。刘老师的表姐甚至把手指伸到夹层里,要不是郑培制止,估计她能把装订线都拆开。这让郑培十分反感,很明显,刘老师的表姐感兴趣的并不是卡通本身。但她为什么这么做,郑培搞不懂。最后,刘老师的表姐恋恋不舍地把卡通还给了郑培,从她的表情看,她并没有达到目的。
这件事过后,郑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每次贝贝吵着要她读卡通故事的时候,她就想起刘老师。昨天,她终于忍不住,去医院找了刘老师的主治医生。刘老师死于心力衰竭,郑培早就知道,她是想问问医生,刘老师弥留之际有没有说过什么。医生还记得这个病人,他告诉郑培,刘老师临终前几天几乎说不出什么话了,她的表姐和一个年轻些的女人(郑培猜就是刘老师的侄女)天天寸步不离。说起这两个人,医生皱起眉头:"按说两个人照顾一个病人,可以轮流休息,但这两个人很奇怪,做什么事都要一起,哪怕到护士站领换洗的病号服这样的小事,好像互相很不放心的样子,还时不时争吵几句。"说到这儿,医生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病人用的药比较贵,有些还需要自费,经常不能及时支付,而那两个人是绝不掏一分钱的。我比较担心她的费用,但有一次病人告诉我,她有几颗祖传的宝石,必要的时候可以变卖,让我不必担心。"
郑培恍然。刘老师的表姐和那个侄女哪里是在照顾她,分明是惦记她的那些宝石。刘老师住院的时候她们守在她身边寸步不离,是生怕表姐把秘密告诉别人。刘老师去世后,她们大概已经翻遍了刘老师的遗物,什么也没有找到,于是表姐想起刘老师曾经给贝贝画卡通的事,怀疑刘老师在那本卡通里留下了线索。
秋生到贝贝的房间里找出了那本童话,翻来覆去仔细检查,夹层和装订缝里没有藏任何东西。他又一页一页把童话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试图在文字和画面中找到暗示,但没有任何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