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网吧爆炸案侦破始末
致命的父爱
——合肥网吧爆炸案侦破始末 文/李 夏 一、雨夜血案 宽阔的美菱大道是安徽省省会合肥最繁华的大道之一。此大道北起市政府广场,南至数十公里之外的合肥胜景明珠广场。大道两旁更是布满了名街、名店、商贸中心,是合肥市民频频光顾和外来游客必定一至的著名去处。 或许正是看中了这条大道的无限商机,著名的合肥美菱空调集团斥巨资对此大道进行了改造,不仅进行了拓宽,还增建了几座行人过街天桥与规模宏大的旋转式立交桥。夜幕下闪烁的霓虹灯连绵数十里,形成一条长长的银河,于是,这条原本就闻名遐迩的大道更加华美,成了合肥市最具标志性的景致之一。 而2006年5月5日这一天,这条著名的美菱大道成了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晚9时36分与9时56分左右,位于该大道民航小区南侧的省转业军官培训大楼内,门面辉煌、装饰豪华的浩宇网吧与巨星网吧相继发生爆炸,两人当场死亡,四人被炸成重伤…… 当晚大雨,雷声隆隆。第一声爆炸发生的时候,住在附近的居民们还以为是在这个季节、这个天气里经常发生的惊雷的巨响,但第二声爆炸的巨响又很快袭来的时候,人们终于感到了异样,推门一看,闪烁着警灯的警车早已呼啸而至,暗夜的疾风骤雨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硝烟味与令人恐怖的血腥味…… 案情震惊了整个省城,随着刑警们的紧急介入,市委、市政府及省公安厅、市公安局诸多头头脑脑也都迅速赶往现场。 转业军官培训大楼呈“L”形。浩宇网吧位于该大楼东西走向的北楼一楼,北5南4共9个房间,现场位于南侧第二个房间的“超G体验区”。经勘察,在门西侧北墙下提取电池碎片5块;电池包装纸5片;粘在一起的透明胶带一团,其中粘有一电池商标纸,有“上海申康电池”及“上海浦东”字样。该房间窗户被炸坏,窗框及玻璃全部破损、缺失,窗栅栏破损变形,形成了一个92cm×94cm的洞口。显然,炸点位于窗台上。窗外停车场发现矽钢残片、红色塑料碎片、黑色塑料残片、黑色塑料齿轮、黑色纸质碎片、电线残段等。 巨星网吧位于培训大楼南北走向的一楼。西临美菱大道,进门对面为吧台,吧台北侧东北角电脑区为爆炸中心现场。勘察发现,位于房间东侧的窗子玻璃被炸碎,护栏向外翻,铝合金窗框向内翻卷,窗台上有炸坑,窗栅栏破损变形,形成了一个100cm×70cm的洞口。显然,炸点也是在窗台上。窗外为外楼梯,楼梯东北方向21米范围内亦散落有红色塑料碎片、黑色塑料残片、黑色塑料齿轮、黑色纸质碎片以及电线残段等。其中一块微小的电池包装纸片上隐约可见“全新”两个模糊的字样。 在现场勘察的同时,刑警们对死者的身份进行了调查。 两家网吧各死一人,巨星网吧死者叫张剑,男,23岁,某大学学生;浩宇网吧死者叫徐海,男,24岁,合肥骆岗机场职工。 徐海斜靠在电脑椅上,整个椅子已被鲜血浸透;张剑头东脚西躺在房屋的东南角,头、颈之间被炸开一个大大的窟窿,周围溅满了白色的脑浆与殷红的血迹,其状惨不忍睹。 其他四名伤者皆为二十多岁的学生和青年,三男一女,伤势轻重不一,伤处不停地往外流血,浑身沾满了斑斑血污…… 救护与侦破同时进行。当晚,专案组便住进了附近的一家招待所。由于案情重大,影响巨大,专案组的规模之大,人数之众,也是合肥市公安局历来大要案侦破之最。市公安局一、二、三把手——局长周礼明,副局长杜明克、桑宝庆亲任总指挥、副总指挥,具体成员虽然以刑警支队为主,但还包括了案发地的包河分局以及技侦、网监等部门。刑警支队长刘健任组长,副支队长沐俊东、岳志伟、王万成,包河分局副局长孙勇,网监支队副支队长杨小勇,技侦支队副支队长方建国等任副组长。刑警支队六个大队抽出一、二、四三个大队,其他三个大队也随时待命,协助案件的侦破。 二、按图索骥 凌晨3时,专案组召开第一次专案会议,对汇集来的各种线索及现场勘察结果进行分析。 勘察表明:两起案件所用爆炸装置相同,均由铵锑炸药、石英钟、电雷管、5号电池、8毫米宽透明胶带、黑色电工绝缘胶带捆扎组成;炸点位置相同,均位于窗台上护栏与铝合金窗之间;爆炸方式相同,根据现场提取的红、黑塑料残片上的字样、符号及齿状部件分析,控制装置均为小闹钟定时,用电池引爆炸药;时间、地点相近,两家网吧相隔不到五十米,相继爆炸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针对目标相同,均是针对网吧进行的爆炸。 据此,专案组分析这是一起有准备、有组织、有预谋的专门针对网吧的爆炸案件,且两起案件为同一伙人所为,应该并案侦查。 由于案情重大,公安部专门派刑侦专家乌国庆,公安部二所物证鉴定中心爆炸处处长田保中,痕迹处处长桑茂生,五局二处(爆炸处)副处长等专家来合肥实地勘察并指导侦破。四名专家在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后,完全同意合肥警方对案件的分析和侦破思路: 1.犯罪嫌疑人应为男性,合肥市人或长期在合肥居住的外地人;熟悉两家网吧及周边的环境,或者作案前事先踩点。 2.懂得爆炸原理,同时懂电子知识、爆炸知识,熟悉钟表定时装置,懂得电路焊接,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3.具备5月5日21时36分之前投放爆炸装置的时间;具有获得铵锑炸药的条件或其亲朋好友中有人能接触到炸药雷管。 4.具备单独制作爆炸装置的环境条件,即有独立的操作空间,如独住等。 5月6日起,专案组接连三次召开全市分县局局长、分管局长、刑警大队长会议,布置各方依据专案组对嫌疑人的画像在全市进行摸排,把全市所有符合画像上所列条件的人全部找出来,一个一个地进行排查。 全局各警种以摸排炸药、雷管为切入点,拿着条件去找人;专案组则拿着人去对条件,以人找物。但无论是以物找人,还是以人找物,都是以专案组对案件的分析为依据的,都是按照对犯罪嫌疑人的画像来“按图索骥”的。同时,对反映上来的各种可疑线索,专人负责,紧盯不放,一查到底。 三、神秘的接机人 第一条线索来自合肥骆岗机场民航公安处的报告。 5月5日晚10时许,值班民警小杨在机场候机大厅巡逻时,无意中听到一名来接机的中年男子接电话的声音:“啊?什么?炸死人了?乖乖,这个事情搞大了!这个事情搞大了!” 说话的声音显得很紧张。因当时案情尚未传到民航公安处,也未引起小杨的注意,只依稀记得那名中年男子身材比较高大,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发亮,纹丝不乱,接了一名年轻女乘客便急匆匆地走了。 专案组接到报告后,觉得这条线索十分重要。刑警们分析,如果此事与那名男子无关,他为什么会那么紧张?专案组立即指派二大队侦查员张晓峰进行调查,尽快把那名男子找到。 张晓峰时年不到三十岁,却已经有七年的刑警生涯了。张晓峰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在整个支队也算是小有名气。张晓峰根据那名男子接机的时间,查出所接乘客乘坐的飞机是21时20分从武汉飞往合肥的MU5551次航班,遂连夜赶往武汉。他必须先查到那名女乘客,然后才能通过她找到接她的那名男子。张晓峰在武汉机场把乘坐这次航班的所有乘客名单调出,查出5月5日晚乘坐这次航班的乘客有60多人,其中女性18人。但名单虽然调出,却有许多乘客未登记身份证号码与住址,甚至连联系电话也没有。整整两天,张晓峰马不停蹄,奔走于武汉三镇的各个售票点之间,最终弄清了18人中15人的情况,但仍有3人情况不明。无奈,张晓峰只好先从这15名女乘客中进行排查,查出其中有3人于当晚飞往合肥。张晓峰立即将这3人的详细资料传给专案组,算是万幸,其中正有那名男子所接的年轻女乘客。 第二天一大早,二大队大队长李强带着两名侦查员迅速将这名女乘客找到,并带回刑警队询问。不料,任你怎么问,女人始终不开口,就是不提供来接她的那名中年男子的身份。 坐在里间观察室的支队长刘健推门出来,一脸冷峻地走到女人跟前,严厉地说道:“我们正在调查一起震惊全国,甚至在国际上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的特大爆炸致死人命的案件,种种迹象表明,来接你的那个男人有很大嫌疑,你若知情不报,等待你的必将是法律的严厉追究,你自己考虑!”女人闻言,脸一阵红,一阵白,好半晌,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低下头来,轻轻地说出了一个名字。 这年头,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上的交流更是成了一种汹涌澎湃的时髦潮流,她和他就是通过网上的交流而认识的。此次来合肥是参加一个商务活动,正好借机见一下网友,于是临行前便给他打了个电话。 “他对你说爆炸案的事情了吗?”刘健问。 “没有,”女人摇摇头,“他的事我从来不问,他也不说……” 根据女人提供的情况,刑警们立刻将刘俊雄找到。但刘俊雄供述:当天晚上他从6点多就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一直喝到9点20分左右,朋友们各自回家,他则径直往机场赶去,到机场不久,就接到朋友的电话,说网吧发生了爆炸案件…… “你那朋友怎么知道发生爆炸案件的?”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喝过酒大家各自回家,其中有一个朋友就住在发生爆炸案件的网吧附近,哦,对了,他当晚不仅告诉了我,还告诉了其他几个朋友,不信你们可以调查……” 刑警们当然要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却证明刘俊雄说的都是实话。刘俊雄没有作案时间,他与女乘客的婚外情属于道德范畴,刑警们管不着也无暇管,无奈,只好中止了对他的审查。 四、凌晨的恐吓 …… |